泊头铸造业至今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从近代以来泊头就成为我国著名的铸造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泊头铸造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1964年,泊头传统产品犁镜在机电部高级工程师凌业勤的改造下发展成为五十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它采用了金属模工艺。1958年5月,仅六万亩耕地、三千二百四十二户的东辛店一乡,只剩三千四百零五人,铸工外出者多达六千二百人。1959年,全县各人民公社都建立了铸造厂,其中寺门村社办厂用玛钢生产耙齿、耧脚、镐等农具,开创了以铸代锻的先例,年创产值五十万元。至此,铸造业已发展成为泊头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工程需要为主线,泊头承担了十九万件铸造和加工配套任务,其中一千八百毫米大阀门等硬骨头项目,实行大会战的方法,全部如期完工。七十年代初,邯邢钢铁基地工程上马。为此,河北省机电厅和国家商业部召开了现场会,将产品推向全国。从此,犁镜成为泊头名牌产品畅销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泊头是国家建设事业中铸工劳力的重要来源。 1987年,郝村电梯厂采用消失模工艺开发了汽车模,并很快传播开来。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闯入铸造之乡,使铸造业焕然一新。1991、1992年河日、新乔两个中外合资企业相继投产,开创了泊头树脂砂造型工艺的新纪元。从七十年代末普通灰铸铁的一统天下发展到高强度灰铸铁、球墨铸铁、抗磨铸铁、耐热耐蚀铸铁、高牌号玛钢等各种材质。 改革开放的春风,泊头铸造业得到飞速发展。 |